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
禁令下的校外班“新变种” 教学双方的培训“热情”仍然暗流涌动 北晚新视觉
更新时间:2024-10-27
龙8头号玩家沈女士与几名家长通过中间人攒成了小班,在小区中租了一间房屋作为教室,某中学一名知名教师是授课人,每次上课两小时。上课校外培训班,也成为沈女士女儿补不足、提成绩的重要环节。
上周,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此前,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纠正校外培训机构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及在职教师兼职授课等行为。
受此影响,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今年已经暂缓比赛,学而思杯停办,被认为某知名中学“占坑班”的“龙校”日前也一纸通知宣布停办……
教育系统的各种《通知》纷至沓来,能否让火热的课外班降温?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严令当头,但教学双方的培训“热情”仍然暗流涌动。
家长温女士所在的奥数培训家长微信群中,半个多月前,群的名字悄然剔除了“奥数”两个字,变成了数学思维家长群。
群中的家长与老师也心照不宣,用几个捂脸的微信表情符,对微信群名的更改做出了回应。
在一家校外培训经营者刘冰(化名)的眼中,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类似的发文往年也出现过,不过这次感觉好像要动真格儿的了。”
刘冰的校外培训班开在北五环外,每到周末和傍晚机构便开始热闹起来。奥数、英语是撑起补课培训班的大梁,几乎人人都在学。语文、物理、化学等补课门类,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家长和学生对每个学科都有需求,通过补课可以让学生查缺补漏,也能加快学习进度。”
“要求多了,比以前严了,会出现小机构难以为继的情况,培训的市场也会出现整合。”刘冰表示,这让许多家长也有了观望的态度,害怕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中小型的机构会因此被关停。“以后像奥数这种竞赛没有了,拿下好的比赛成绩不再成为一些学生进入名校的敲门砖,奥数热的补习风潮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
刘冰在对自家机构的宣传也开始减弱,已经不在学校等地派发宣传单,原因是“不想在风口浪尖时被盯上”。“家长来培训机构补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进而提高成绩。寒暑假期间,几乎每个机构都会讲下学期的课程。”
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课程的报名情况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周中晚上和周末的课程仍旧按部就班进行。“有部分家长会询问一些情况,但是大多数家长跟以前一样,毕竟需求在。”
为了不让培训的应试倾向太露骨,“聚能教育”的口号在一天之间由“学生快速提分专家”,变成了“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然而,纵览其网页,“提分快狠准”等字样仍然存在,仍是其主打的噱头。
而另一家机构“博师”,则推出了“后付费式签约保目标”辅导模式,承诺学生达到目标分数后再付费。
《通知》中明确要求纠正的另一项不良行为是“提前学”,记者调查发现,仍有许多机构明确表示可以满足“提前学”的要求。
“您方便的话,带孩子来我们这里做一个测试,先看看初一的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如果掌握得确实不错,那可以提前学一下初二的课程。”记者以家长身份向培训机构“优胜”咨询“提前学”事宜,崇文门校区的一位老师在电话中这样回答。
面对记者的咨询,“博师”的老师表示虽然没有这样的班课,但可以进行1对1授课。
总部在海淀区人民大学附近的教育机构“艾方”在记者咨询时表示,由于机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好多学校的老师都会在周末来校上课。“我们机构本身就是人大附的退休老师开的,他们自己有一些圈子,最清楚孩子的情况和孩子需要怎样的老师,您的孩子来了,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安排和匹配。”“博师”的老师向记者保证,“这些老师您在网上都能查到,肯定是在职的名校老师,我们这儿没有大学生。”
“要找在职老师没问题,就是上课时间就只能是周末了,而且得按照老师的时间来,他有空的时候你来上课。”“优胜”的老师表示,“您要是觉得可以,我就先跟老师约时间,让孩子先跟老师见一面。”
沈女士的女儿从一年级开始便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奥数,一直坚持到了初二。在女儿眼中,奥数的学习对她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帮助,但是培训学习的过程也“十分痛苦”。
“开始不想让孩子那么累,那么早就去校外培训班。”沈女士发现,开学后不久,许多孩子都被家长送到了校外培训机构继续上课。“打听了才知道,都去外面学奥数了。人家都在学,你说你孩子不学,那不是落下了吗?没办法,我们也报了奥数。”
从此,沈女士为女儿报的课外班也越来越多,英语、物理、语文……课外班占据着母女俩大量的校外时间。“我们算报的少的,有的学生每天晚上放学都去课外班学习,周末也是一样。”
不久前,其他家长询问沈女士,要不要报一个课外小班,是某中学知名教师授课。上课的地点不在机构,而是在小区中租间房作为教室。
沈女士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在她看来,这种方式可以省些培训费,同时也能保证培训质量。“在家长与老师间有中间人,由中间人来找靠谱的家长,再请老师来讲课。”
四部委联合通知中称,中小学校负责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沈女士提醒女儿,在学校登记时,不要写上自己在校外机构上课,尤其是不能写这个由家长攒起来的小班上课。
“这么多年的校外培训对孩子的成绩提升有所帮助,大多数的孩子都在培训机构报班上课,孩子总能在不同课外班中遇到熟人。”在沈女士看来,成绩仍是学生进入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尺。“家长为了提升孩子成绩,校外培训班就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
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成为整改的一大重点。
《通知》要求,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条件的,要指导其;对不具备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这也意味着,今后校外培训机构要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必须同时取得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这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的精神一致。
记者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检索发现,北京市面上比较大的校外培训机构,都以公司形式进行了工商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含教育咨询。但是,这些机构分布在各区的分支机构有否办学许可证,尚未有统一的查询渠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设有民办教育专栏,公开了20页共约400条行政信息,但由于网页故障,只能查看第一页的信息,而其中多为民办高校、民办职校的行政许可信息。该专栏未设搜索引擎,无法根据教育机构的名称查询其是否有办学许可证。
而部分区设有民办教育网,如东城、朝阳民办教育网设有学校名录与搜索引擎;海淀、顺义民办教育网设有学校名录,可手动查找。
调查发现,上海市已经开设统一的民办教育机构信息公开系统,通过检索教育机构名称,可以查看其类别、状态及许可机关。以上海新东方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为例,其属于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状态为(政策)过渡期尚未申领办学许可证。
酉时,鸡开始归巢,太阳就要落山。一如白天乐《醉歌》中所云:“黄鸡崔晓丑时鸣,白日催怿西前没。” 然而此时,京城的人们才开始出动,这其中就有陪伴孩子上兴趣班的家长们。他们下了班后无暇顾及身上的疲倦,接到孩子后马上“电力满格”,随后精神抖擞地向
交费报了培训班,补习班却关闭了,学生小畅(化名)的妈妈起诉培训机构获支持。今天记者获悉,海淀法院判决培训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连带清偿,退费15920元。 小畅妈妈为小畅报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补习班,并交纳了培训费用后补习班关闭,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
暑期到来,海淀区教委日前下发《做好民办学校2019年暑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民办学校要严格规范补课办班行为,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各民办培训学校不得以各类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为名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各
给孩子报名培训,谁知竟是陷阱,课没上完,培训班就关门了。今天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近期该院审判多起这类涉培训机构纠纷案,有的虽判退费,但毕竟对方已人去楼空。法官提醒暑期为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谨防入“坑”。 资料图 冯晨清 制图 小颖(化名)的
福建泉州某中学文科重点班的应届毕业生近日联手打出“暑期精品课程”招生广告,在社会上引发争议。 资料图 李嘉 制图 这份在网上流传的招生广告称,“师资优质有保障。”“高考成绩优异,数名同学考取清北人复等优秀高等学府(预录取),更有泉州市文科总
今年8月份,锐锐就要升到幼儿园大班,这个问题让锐锐妈十分焦虑。同班的家长中,有的已经为孩子报名类似的幼小衔接班,有的则在不断考察。 放学时的幼儿园门前,各种幼小衔接班工作人员已经用玩具吸引小朋友,开始“抢人”。 每年六七月份,有不少上幼儿园
据本报昨天报道,春节假期尚未结束,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就开张了。它们打着“竞赛培训”“自主招生”的旗号开设冬令营,面向全国各地中学招生,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辅导、模拟考试。短短7天就收取高达五六千元的费用,并没有挡住前来培训的家长和学生的热情,上千
“我们的老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可以随便选,现在,我给您留个免费试听名额,您试试?选择线上课程,大冬天的,就不用舟车劳顿地跑了……” 李嘉 制图 这几天,不少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些线上培训机构的“免费试听”邀请电话。相比于往年,受校外培训机构综
寒假将至,不少家长又开始为孩子物色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别是面临毕业考试的学生,家长看到“名校定制”的承诺,心动不已。昨天(14日),海淀法院审结了一起相关教育纠纷,提醒家长们,定制培训上名校不靠谱,如果报班,应做到“三查”。 寒假将至,不少
12月10日,本报曾报道《居民楼里的培训班“铃声依旧”》,通过对十余家开在居民楼内的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仅两家具有营业执照,所有培训机构均无办学许可证。 报道刊发后两天内,八里庄街道与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高碑店工商所已检查该区域内15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