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师资团队
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内涵、逻辑要素与行动
更新时间:2024-06-04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建“船政学堂”,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中发端。20世纪后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向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创新并构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1世纪初,中国院校走出去探索国际化办学道路。新时代以来,以天津职业院校为代表的中国教育机构走出国门,在境外与当地教育机构和国际化企业合作创建了名为“鲁班工坊”的实体化国际合作平台,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创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转折。支撑这个转折成功的内涵要素,除了模式、标准、装备和资源,还有一个师资要素尤其值得关注。
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早期境外办学是以中方提供师资和高级管理人员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特别是在理工等专业教学领域,中方人员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职业操守和管理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中方人员的过度依赖也成了境外办学体系化、规模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瓶颈。鲁班工坊以“本土师资培养先行”成功突破了这个瓶颈,为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因而,解析鲁班工坊的成功之道,离不开对本土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的研究。
2016—2018年,随着泰国、英国、印度等国鲁班工坊的建成,建设团队在系列文章中总结凝练了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即一块品牌、两项功能、三条路径、四个内涵、五项原则,有效指导了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营。在第七个鲁班工坊——葡萄牙鲁班工坊建成后,作为鲁班工坊品牌的主要创建者,吕景泉教授总结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四个内涵,其中之一就是“以师资培训先行及教材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成为鲁班工坊本土师资培养理念的学术源头。在后续研究中,吕景泉教授一再提及本土师资对于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性,主张“每个鲁班工坊建设之初,需要对国外合作单位的教学团队、管理团队进行系统化、进阶式培养培训,使其掌握职教新理念、教学新模式、技术新应用,具备实际操作装备能力,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及其综合应用”。此外,李云梅研究了鲁班工坊“交替互动”师资培训模式,祖晓东探析了鲁班工坊涉外师资培训形式等问题,张磊解析了本土师资在鲁班工坊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社会学地位。
纵观鲁班工坊本土师资培养的学术史和研究动态,确认了本土师资培养是鲁班工坊建设运营的重要保障,并就本土师资培训的现实需要进行了论述。然而,就鲁班工坊运营中本土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赋予这些能力”等问题,尚未有学者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这实际上是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本土师资培养相关理念的概念界定、逻辑论证、要素解析和路径探寻对于完善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推动全球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具有现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意义。
鲁班工坊的本土师资可以定义为外方院校聘任的在鲁班工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当地教师。这些教师能够按照鲁班工坊的教学要求,以当地通用语言、习俗和方式针对当地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与中方派出教师相对应的概念。本土师资能力即鲁班工坊的本土师资针对这一职业应该达到的要求。
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解析和推演基础是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根据鲁班工坊核心要义“12345”的表述,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在境外实施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国际化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及政府间项目合作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内涵上,鲁班工坊以视野国际化、中国本土化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中外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为主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和教学资源开发为重要保障,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在境外建设与运营实体化机构的合作办学体系。此外,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成为鲁班工坊国际合作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基于此,鲁班工坊本土师资的内涵、能力和要求均应从核心要义中加以推演。
本土师资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基于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可以通行地用职业能力评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模型来定义其内涵。从知识维度看,本土师资能力包含从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行业发展知识,其中教育教学知识主要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及其教育理念为主。从技能维度看,本土师资需要掌握的能力,包括能够使用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会同中方教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能够使用教学装备进行教学和竞赛等活动、能够协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等。从态度维度看,除了具备教师职业道德,还应认同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标准、优质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也就是要认同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基于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和职业能力评价,对本土师资能力进行如下界定:本土师资能力是在鲁班工坊品牌追求、功能达成、路径选择、内涵实现和原则遵循过程中,本土教师围绕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教学装备和教学资源方面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鲁班工坊品牌的主要创建者吕景泉教授曾论断:“鲁班工坊成败的关键,在于本土师资的培养。”在讨论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要素构建和行动路径前,有必要对鲁班工坊培养合作国本土师资开展境外办学的现实逻辑、底层逻辑和发展逻辑进行深入考察。
在跨境办学的合作中,持续批量选派中方教师赴外教学存在着现实困难。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境外教学存在对教学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重要求,中国职教师资很难既是“双师型”教师,又能讲鲁班工坊所在国通用的法语、葡语、泰语、阿姆哈拉语等语言,招募选拔合格的教师赴外工作存在挑战。第二,选派中方教师赴外教学会产生较高的人力成本,主要来自教师出国补贴、境外交通和食宿、国际旅费等,这些成本在大多数境外办学合作项目中难以得到充分补偿。第三,教师本身还存在对境外教学生活环境、安全、个人学术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疑虑,这使得批量持续选派教师赴外任教难上加难。因此,靠中方提供师资对于鲁班工坊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模式。培养当地本土师资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底层逻辑在于本土师资是鲁班工坊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的关键性群体,处于接受、应用和推广鲁班工坊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装备和教学资源的关键节点,是鲁班工坊所要分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教育内容流动的必经之路。本土教师具有遴选基数大、雇佣成本低、服务周期长、本土语言专业表达力强等优势,也是易于被校方和师生认可的正式和正规教育从业者。唯有本土师资掌握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在鲁班工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唯有本土师资参与开发、应用与推广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国际化的专业合作才能真正服务于鲁班工坊的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唯有本土师资熟悉使用优质教学装备和赛项装备,赛教互动和资源开发才能真正激发鲁班工坊培养人才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属性;唯有本土师资参与联合开发、应用和推广课程、教材、案例等教学资源,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具化于鲁班工坊的专业建设中。可以说,只有相当数量的本土师资掌握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所提出的模式、标准、装备和资源,并将其具体应用于鲁班工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鲁班工坊才算真正在当地落地生根,才能够可持续地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发展逻辑在于鲁班工坊要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标准体系、装备体系和资源体系,实现中国职业教育150多年来从“引进来”向西方学习到“走出去”与世界交流互鉴的历史转折。通过鲁班工坊这个跨境的实体化合作办学平台,中国职业院校与世界分享的是中国职业教育150多年学习、引进、消化与创新发展而成的体系化的国际合作品牌,这个品牌包含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的国际话语,以中外双方共同开发并嵌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以竞赛赛项、赛项装备和教学设施为支撑的国际化通用教学装备,以教材、大纲、案例、资源库等为支撑的国际化通用教学资源。即,鲁班工坊与世界分享的是集话语体系、标准体系、装备体系和资源体系为一体的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体系化的成果一旦被本土师资所接受、验证、掌握和应用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非技术风险,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在境外办学与合作的本土化进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职业教育真实的国际影响力是境外本土教师对其吸纳的程度和运用的成效。
本土师资能力建设就是针对外方聘任的服务鲁班工坊教育教学工作的本地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涵养与提升,使其具备从事鲁班工坊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教学装备和教学资源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在静态方面涉及本土师资培养的教育社会学解析,即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的框架内对本土师资培养的要素进行分项构造和系统组合,这也是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
教育者是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主体教育社会学要素。考虑到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教育者应由中方为主的高水平EPIP专家、专业导师、技能大师、竞赛专家组成的,以培养培训鲁班工坊本土师资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和能力开发团队。这个团队扮演着“教师的教师”(Trainer of Trainers,即“TOTs”)的角色。其中,EPIP专家是整个教师团队的核心和引领成员,担负着向教育对象讲授“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任务,其本身需要对中国班墨文化传承、EPIP原理与应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及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有着深入的掌握,并能够带领教育对象开展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和互动对话。一方面,专业导师在本土师资能力提升中担负着向教育对象传授专业知识并全程指导其进行专业学习的任务,通常以学历教育中的研究生导师和专业培训讲师等角色出现;另一方面,专业讲师还担负着与教育对象进行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和教学资源联合开发等拓展性的工作任务。技能大师是在本土师资能力提升过程中向教育对象展示技术、工艺和产品,并传授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人员,担负着提升本土师资技术技能水平的关键任务。此外,教育者团队中还应有技能竞赛类专家,这些专家主要来自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各类行业技能比赛的指导教师、裁判、组织者、获奖选手等,能够带领本土师资进行赛教互动、赛项应用和资源开发,提升鲁班工坊师生的技能交流能力。
教育对象是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主体教育社会学要素,通常为境外合作院校安排参加能力提升项目的本土教师人选,其完成能力提升后将到鲁班工坊任教或已经是在鲁班工坊任教的本土教师。对于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而言,教育对象的选择余地相对较小,主要来自合作院校推荐的与鲁班工坊教育教学相关的人员或中方招收的有志于到鲁班工坊工作的高层次来华留学生。为达成既定的教育目的,院校双方需提前就参加师资能力提升项目的候选人选拔条件进行充分磋商。基本选拔条件包括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健康的身体条件。此外,教育对象优先选择具备“五认同”条件的学员,即认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认同中国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中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效作用;认同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框架标准、中国优质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在特定教育环境下,使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向教育对象传授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教育对象具备合格的在鲁班工坊实施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从知识角度而言,教育内容包括鲁班工坊通识认知、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相关知识,并贯通于整个能力提升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技能角度而言,教育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技能模块、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能力模块、赛教互动能力模块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模块,此外还应有鲁班工坊品牌推广应用能力模块。从职业素养角度而言,本土师资应具备所教授专业的行业职业态度和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因此在鲁班工坊本土师资的能力提升中,相关的职业道德、师德师风以及对于鲁班工坊的认同涵养等应作为提升本土师资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作为拓展,相关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内容也可纳入教育内容中。根据教育类型的不同,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三方面教育内容可以依据培训周期、教育层次等进行难度和侧重点的优化设计。
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教育环境搭建应以实现教育对象在教育认知和教育行动上知行合一为宗旨,即将教育内容融合于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环境搭建的两个核心就是“真实”和“完整”,要真实地再现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以及教育教学实施的具体场景,完整地呈现解决真实工程问题和实施教学环节的具体过程,使得教育对象能够在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在而知其代,代而知起原,原而知其衍。”这就要求教育环境能够再现知识技能素养点应用与操作的“纳观”场景、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微观”进程、专业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中观”过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宏观”架构以及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达观”框范。这需要在研修教室、实训场地、行业场所、竞赛现场、学术论坛、空中课堂等具体场景中通过“五业联动”(专有名词,其固定表述顺序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去营造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教育环境。同时,作为一种环境氛围的营造手段,有关鲁班工坊、EPIP的标识和相应的寓意场景也应在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教育环境中予以体现。
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教育手段由系列化的教育方式组成,这些手段可以在境外的鲁班工坊和合作院校通过中方教师实地教学和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实施,也可以在境内院校、企业等机构以来华留学或培训的方式实施。以类型来分,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教育手段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项目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是针对鲁班工坊本土骨干师资实施的,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次为主的系统性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培训是针对鲁班工坊本土师资实施的,以教学模式和技术技能为主的专门性的研修与培训活动。除了学历教育与培训,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参与技能竞赛和联合开发教学资源是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拓展教育手段。中外师资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能够提升本土师资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标准认知、开发和应用素养,进而提升本土师资团队的标准化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或地区技能竞赛以及行业技能竞赛,本土师资能够在赛事筹备、集训、指导、参赛、执裁、赛项开发与赛事研究中了解和熟悉教学设施和赛项装备的运用,实现鲁班工坊教学的赛教互动,有助于提升鲁班工坊教育教学和师生交流的开放性。联合开发教学资源能够促使本土师资在与中方教师的互动中提升教学资源的本土开发能力,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升级鲁班工坊教学装备和拓展专业课程的服务能力。
根据教师发展理论,教师的职业成长要经历新手、熟练新手、胜任、业务骨干、专家的五阶段,据此可以设计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行动路径,也就是在教育社会学的静态框架下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而构建的动态进程。这其中包括教师能力养成、教师能力提升、骨干素养进阶、专家成长引领和认证体系构建等阶段,不同阶段的行动内容可以交互进行。
本土师资进入鲁班工坊承担教育教学相关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能力,这包括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态度。可以在完成人员遴选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使其加深对特定专业知识的了解,熟练掌握特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增强作为鲁班工坊本土师资的师德师风意识和文化自觉。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掌握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合到专业提升和教学过程中。一般地,这个阶段能力的养成可以通过EPIP标准化进阶式培训获得。
本土师资通过学习和培训养成教师能力后可进入鲁班工坊参加教育教学活动,要经历“入岗训练、适岗锻炼、胜岗历练”的教师能力三阶段提升方可成为合格的鲁班工坊本土教师。其中,入岗训练主要指在实训场地和生产现场实地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工程化场景和实践应用环节,并将其与教学设计、教授过程串联起来。适岗锻炼是指本土师资在鲁班工坊教学或管理岗位上进行实习授课或教辅工作,逐渐适应鲁班工坊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运营实践。胜岗历练是指本土师资在经过试岗锻炼后继续开展相关方面的拓展锻炼达到能够熟练使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成为能够胜任鲁班工坊本土教学任务的合格教师。
鲁班工坊是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其合作内涵包括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教学装备、师资培养和资源开发。本土教师在沿着三阶段进行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主要接触的是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引领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胜岗历练”阶段开始,专业标准研制、赛教互动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将逐渐进入本土教师能力提升的行动路径,并衍生出新的能力发展阶段——骨干进阶阶段。在这一阶段,本土教师将在中方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参与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认证和推广应用;将在中方技能大师和竞赛专家的带领下参与世界性、地区性或国别性的各类技能竞赛,通过赛事筹备、参赛、指导、执裁等环节提升赛教互动能力和赛项开发能力;将在中方开发团队的带领下参与开发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乃至技能竞赛赛项,从而提升教学资源开发能力。通过这些进阶提升,本土师资从广义上掌握了鲁班工坊教育教学与运营发展的全部内涵要义,具备了成为骨干师资的基本条件。实际上,从这个阶段开始,本土师资也已经具有了开展鲁班工坊教育教学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够引领鲁班工坊本土团队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推进鲁班工坊的本土化进程。
随着教育实践的增多,本土师资对于教学活动相关的思考和认知也将不断深入,这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螺旋上升过程。思考和认知的深入将激发本土师资研究和推广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标准体系、装备体系和资源体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研究和推广活动终将使得本土师资成为鲁班工坊建设、教学、运营和发展方面的专家。这个过程伴随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执裁和指导技能赛事等实践活动,能够呈现出本土师资的思考结晶和认知成果,提升其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EPIP国际教育年会、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地区性和国别性技能竞赛为本土师资的专家成长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境外鲁班工坊已经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引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本土师资,其代表性人物有葡萄牙鲁班工坊的卢卡斯教授和泰国鲁班工坊的哲仁教授等。
在鲁班工坊师资能力的涵养进程中,标准化进阶式的EPIP认证体系的构建及其认证机构国际网络的授权设置是解决方案系统推进的归结所在和行动框架。在认证机构方面,构建一个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为中心并辐射境内、境外的认证体系;在认证标准方面,就本土师资能力的分级、进阶研制一套标准描述和相应的评估体系;在认证内容方面,规范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装备体系和资源体系,为境内、境外师资的培养和鲁班工坊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案;在认证应用方面,强化认证资质的基本应用领域使之成为在鲁班工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任职条件,进而开发认证资质的拓展应用领域使之成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通行证;在认证推广方面,联动境内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应用机构,逐步建立认证机构试点、认证项目试验、认证资源及数据开发推广直至全面认证的实施路径。
2022年8月,在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白皮书宣示:发挥已建立的泰国、葡萄牙、埃塞俄比亚等国EPIP教学研究中心作用,给更多境外合作伙伴带去先进的教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装备。2023年4月,“东非职教师资EPIP认证试验中心”成立;2023年5月,“葡萄牙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类专业EPIP认证试验中心”成立;2023年6月,“泰国综合实训类课程EPIP认证试验中心”即将成立。这些认证机构的成立必将推进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认证体系在全球的构建与分享应用。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分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撬动这个品牌的重要一环是本土师资能力建设。高水平本土师资能力建设需要基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主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系统性解决方案需要师资能力标准的构建和认证。将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装备和教学资源融合到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的教育社会学框架内,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提升本土师资职业能力的教育体系,构建教师能力养成、教师能力提升、骨干素养进阶、专家成长引领和认证体系构建的行动路径,是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提升的经验总结、理论提升和实践探索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