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在线教育有限公司!

020-88888888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通知资讯

教育部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

更新时间:2024-09-26

  9月25日(星期一)15时,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教育部2006年第22次(定时定点第9次)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广大观众朋友们,收看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政府网和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关注教育部第22次,也是定时定点第9次新闻发布会,今天特别感谢中国政府网,他们是第一次参与我们新闻发布会的直播,这是我们国家最高行政层次的网站,所以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每到每月25日这一天,我的心情就特别不一样,因为在这一天我们都要举行今年开始实行的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主题相对来说宽泛一些,新闻发言人既是新闻发布人,同时又是主持人,承担了双重角色,特别是我看到每月25日这一天来的新闻记者,尤其是港澳台的记者特别多,这些都说明大家对教育问题的关心。

  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终身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应该说教育涉及到每一个人,因此教育的热点问题也特别多,我们随时打开网站,看看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有关教育问题的报道。比方说教育公平这一问题,这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最近也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听了一些专家的论述,大家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其实中央政府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比方说大家知道的,从去年开始的西部两基攻坚工程,在西部地区到2007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中央财政为此投入了100多亿来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这项工程包括了在农村建立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有地方上学。另外,还包括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把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远程的方式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使他们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可以说是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一个重大举措。

  大家也知道,中央政府今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就是“两免一补”的政策,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的孩子到明年可以全部免除学杂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我认为这些都是实现农村和城市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其实,不只是中央政府,我们社会各界和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为推进教育公平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今天在座的有一部分记者昨天刚刚跟我一起从青海、宁夏回来,我们亲眼看到了城市里的重点大学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无私支持,这种支持可能现在社会各界还不太清楚。

  我国一批重点高校,比如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等,50多所高校,通过结对子的方式,重点帮扶一到两所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中央政府没有给这些帮扶的学校投入资金,这些学校就是靠着社会的责任感,靠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帮助对口支援的学校。比如说青海大学,它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西宁,有一部分记者到那里以后感到非常不适应,有点缺氧,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2000多米,比我们这里还是缺氧严重。

  可见条件是很差的。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他们派出两位科学家分别任校长,一任是李建保教授,他使青海大学的面貌得到了初步改观。现在又派了该校一位系主任陈强,在那里当校长至少三年。陈校长到了那里,使这所学校又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宁夏大学的校长陈育宁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先到内蒙,又到宁夏,一干40多年,可以说把自己的全部青春、生命都献给了边疆的教育事业。宁夏大学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和这位无私奉献西北建设的校长有关,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对口支援密不可分。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样一批高校同志们无私奉献的支持,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校进一步得到了平等的发展。再说基础教育,媒体上老说择校,说穿了,择校实际上是择师,择师就是选择好老师,而选择好的老师是多少金钱、物质条件也堆积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优势资源,相应支援薄弱学校,缩小差距,就是在为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做努力。

  再比如,大家很关心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全国高等学校有一大批教师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做工作,有的是把一辈子都奉献在讲台上了。教师节前夕我们请来了全国100名名师代表,有七八位老师和记者见面,他们讲的每一个感动的事例,讲的教学上每一个生动的环节都让我们久久难忘。我想这是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上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是这些感人事迹在媒体上见的不多,令我非常感动的是中国教育报9月15日用一整版的篇幅介绍这些名师的经验。我想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是靠喊和说,是靠实实在在的老师们教出来的。

  再比如说高雅艺术,也是最近社会上关心的话题,我看到不少媒体在愤愤指责现在一些选秀活动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甚至被选上秀的孩子的家长,都痛心疾首,悔不该指导孩子走上这样一条路。这样的事情,尽管人们都在埋怨着,但是各级各类电视台对选星选秀这类活动乐此不疲。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拿出来1800万来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为此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实际上这几年来,中央财政已经陆陆续续支持了很多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包括大学生乐团自己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同时也是对鄙俗社会现象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看媒体上对这样事情的报道也不是特别多和特别充分。当然,还有资助困难孩子上学,现在社会上非常关心困难孩子上学的问题,有痛心疾首的,也有愤怒指责的,也有同情可怜的等等,但我觉得都不够,实际政府为了让困难学生上大学,已经拿出几百个亿资助这些孩子,包括建立了奖、减、贷、助、免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对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宣传得还不够,我最近还是看到很多舆论呼吁对穷孩子怎么帮,希望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某个电视台还在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我认为,对这种现象如果说浅了是无知,说深了则是对国家重大政策的漠视,国家出台这样大的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一批,在这样的政策下受惠的也是一批。我想了半天,从报纸上哪一个典型是通过国家助学体系成长起来的,很难找到,但是一说社会上怎么捐助,马上就有,因为我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

  所以,还是说回来,我觉得教育话题其实还有很多,说了半天,归于一句话,教育确实涉及你我他,教育关乎在座的每一个人,关乎社会上每一个成员。有一句话过去我们喊得很响,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句话我认为到现在仍然不过时,我们办好中国教育仍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每一分子,而不仅仅是政府官员,不仅仅是决策者。

  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开场白,坐而论道固然可贵,身体力行尤为可贵,叶公好龙断不可取,我想以这句话与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共勉,共同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美好明天当助推器,做助推力。下面,首先有请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女士来介绍一下教育部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开通以来的情况。大家知道这个热线电话开通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有多少人打进了电话、电话反映了哪些问题、政府部门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请马文华女士介绍。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下午好,我们又在这里见面了,今天主要在这里向大家通报2006年教育部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接待工作的情况。

  全国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在各省、各高校的积极贯彻落实,使得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宣传工作,督促各地、各高校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教育部自8月15日至9月15日开通了24小时专人值班的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

  热线电话开通期间,广大学生及家长踊跃拨打,工作人员认真接听,一个一个地耐心解答政策,接受问题投诉,积极协调和组织有关地方和高校处理好每一个问题投诉。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还专门对热线电话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配合宣传,使热线电话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对大力支持热线电话工作的各新闻媒体表示诚挚的感谢。现在将年热线

  在热线天时间里,我们的值班人员一共对2348个有实质内容的电话做了记录。从记录的内容来看,反映学校没有按要求介绍资助政策,或是没有落实好资助政策的投诉电线个,占全部电线%;有关资助政策咨询的电线%;反映其他问题的电线个投诉电话中,反映没有落实助学贷款的有709个,占54.7%;反映在录取通知书中没有寄送任何资助政策材料的有293个,占22.6%;反映在录取通知书中没有介绍绿色通道制度的有134个,占10.3%;反映在录取通知书中没有寄送《国家助学贷款指南》的有93个,占7.2%;反映没有落实绿色通道等其他资助政策的67个,占5.2%。

  投诉电话的分布情况:按高校所在地统计,投诉电话来自最多的三个地区为河北省(235个)、山东省(116个)、陕西省(103个)。按照学生家庭所在地统计,投诉电话来自最多的三个地区也是上述三个省,河北省(251个)、山东省(86个)、陕西省(84个)。按高校的隶属关系统计,涉及地方所属高校的有1253个,占96.7%;涉及中央部属高校的有43个,占3.3%。

  对于热线电话的内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处理。对政策咨询电话,电话值班人员做了耐心、详尽的解释,让学生及其家长消除了对经济困难的顾虑,使这些学生能够按时报到入学;对投诉电话,我们一方面认真地接听,做好认真详细的记录,同时中心专门下了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协调,认真核实,做到“件件有落实”,坚决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隔3-5个工作日将一般性的投诉问题传至有关省级学贷中心和中央部属高校,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处理完毕并反馈结果。对于紧急性的投诉问题,比如“绿色通道”不畅通,而使学生不能及时报到注册的,这样的问题我们组织专人立即联系有关省级学贷中心和中央部属高校要求迅速处理,不可拖延或推诿。今年热线电话开通以来,我们一共接到了21个因“绿色通道”不畅通而无法顺利入学的紧急投诉电话,去年我们热线个。再处理过程中,有关省级学生贷款中心和高校积极配合,做到了当日处理,当日有结果,到目前为止,21个学生都已经顺利通过办理了入学手续。

  各省级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对投诉电话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及时反馈。截止到目前,1296个投诉电线个明确反馈了处理结果,另外481个正在核查处理当中,近日将反馈处理结果。从已经反馈的处理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省级学贷中心和有关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及其家庭反映的问题,及时、主动联系学生及其家长,认真核实情况,反复介绍学校有关资助政策,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学生按时报到上课,这项工作我们也得到了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困难。

  今年开通热线电话,我们觉得它不仅仅是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和投诉,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直接向广大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使我们直接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宣传和介绍了我们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还使我们对各地、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落实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做到了心中有数。

  谢谢马主任。热线电话开通以后,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的同志们也倾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媒体报道也特别充分。我特别提出来,光明日报8月19日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叫“010—66097980,您好,这里是高校资助热线”,这篇报道是通讯员刘佩英写的,我们特别要向她表示感谢。周济部长看到以后亲自批示“这篇报道很好,有意思,谢谢”,为什么有意思呢?这篇报道里写着怎么接电话,很具体、很生动、很有感觉,我们希望有一批这样的报道。我们的新闻发布到此,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出问题。

  我想问一个问题可能和热线电话没有关系,我看近一段时间海淀区教委相继取缔了几所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像石景山地区,还有其他地区都在加紧做这项工作。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一些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孩子以及家长对这项措施反映也不太一样,有的欣然接受,能够去更正规的学校,有的家长对此表示无奈。教育部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社会上很关注,教育部也高度重视。应该说,近几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国家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是流入地政府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各地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教育部负责把流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规划中,指导和督促各地学校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公安部门,要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流动人口的材料;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中,作为它的一项工作;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保障等等。

  二是有关部门已经明确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是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要与流入地的其他学生享有同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这些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还有,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也建立了一套经费保障机制,比如说流入地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对接受流动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比方说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一部分来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我还了解到,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在安排有关专项经费的时候,已向接受流动人口就读人数较多的地区给予了倾斜。三是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扶持和管理,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自己或者说其他有关人士出资,建立了若干所专门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教育部门要将这类学校纳入到民办教育管理的范畴,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学校,要给予表彰、扶持,对于达不到国家办学条件的,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来办学的学校要予以取缔。当然,已经在这些不合格学校里入学的学生,要给予合理、妥善的安排。

  我想,随着新的情况出现,农民工子女到城市来入学的问题,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方说加强城市管理和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关系,我认为这二者的关系要处理好。比方说北京市规定要有几种证件,我认为这是加强城市人口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如果我们片面强调一方面,忽视另外一方面,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全面性。总之,我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在各有关部门各项政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的。谢谢。

  我们提供的材料上是705个,截止到今年最新的统计是815个。对于那些481个正在核查处理之中,近日将会陆续有反馈结果报到我们这里。我们过完“十一”,派督办小组到这些相关省份,特别是反馈情况不太理想的省份,我们就现场督办,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及时反馈回来,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力争把学生和家长投诉反映的问题全部都解决掉。这是我们近期的一个举措。

  关于这个问题,我刚才说到光明日报的报道,周济部长有两段批示,我刚才念了一段。正好你问到关于民办学校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政策框架中没有民办学校,所以周济部长另一句批语提出来“绿色通道政策是对公办学校而言的”。你刚才说民办学校可能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民办教育的发展问题,应该说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细则颁布以后,我们国家这两年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可以给你一组数字,据2005年统计,全国共有民办学校8.6万所,在校生2168万人,这个数字比2002年增长了41%和89%,可见民办学校这两年还是得到了很大发展。

  为什么说我们要积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因为民办教育打破了单一由国家出钱办大学、办教育的模式,应该说对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民办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办学层次多样,不像只有一种学校,必须学完三年、五年,它的层次多样,形式也灵活。同时,大家也知道,当前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都是不足的,民办教育无疑对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起到了它的作用。

  从实践当中来看,民办教育确实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学生,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当前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当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国家政策还没有明确的问题,也有民办教育办学者本身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总之,是发展中的问题。作为主管部门,教育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正在积极加强研究,尽快对这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快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计划,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实施方案,同时还下发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计划,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用特殊政策,采取特殊办法,加快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这个高层次人才是指研究生以上。根据这个计划,2006年教育部已经给各地下发了2007年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的计划,这个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规定,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的招收计划,在招生单位研究生总规模之外,是计划外的额度。

  2007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3700人,其中硕士3000人,博士700人。要求被录取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可以在高校进行集中强化培训一年的时间,对于这些考生的资格,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当然,特别强调,这个招生工作是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向”原则,学生毕业以后要全部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读,因为它采取的是适当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这样的倾斜政策。我想,这一政策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其他政策一起,在这样大的总的框架政策下,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会有非常大的进展。

  我想问两个关于高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有四个省的学生经过新课改已经经过了要高考的阶段,就是2007年的高考,这四个省高考应该怎么改?方向和路子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现在高考各省命题越来越特殊了,各省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好象网上炒的非常厉害的是江苏省,他们2008年高考试题说要废除理化的考试,我觉得物理、化学的考试废除以后对选拔人才影响将是非常大的,教育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就这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实行了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了几年的时间,高中课程的改革应该说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培养前途的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课程改革了,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和高考的改革一致,就是说考试的改革必须和课改对接上,使课程改革能够全面、顺利的实施。

  我们了解到,今年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他们已向社会公布了他们2007年高考的实施方案,教育部已经批准。这个方案的制定是这四个省区统筹考虑了所在地区高校录取改革和中学综合评价改革的情况,对高考科目的设置、命题和录取配套改革,都进行了系统设计。特别要强调的是,这四个省区都注重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改的衔接,这是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求高考改革必须要和高中课程改革衔接起来,注重发挥高考对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通俗地说,要把高考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发挥出来。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教育部明确规定在发放高校录取通知书时要带上助学贷款的相关证据,包括“绿色通道”的政策,这次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并没有带着相关介绍。刚才马主任也报到说了正在调查,既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这些高校违反了这个规定,教育部这边有没有真正处罚的措施?第二个问题,现在马上要进行研究生考试了,现在研究生收费的问题各种说法都有,教育部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政策和新的考虑?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我们在接到投诉电话中,很多电话反映没有接到任何资助材料,或者没有介绍绿色通道,对这点我们也正在做分析,据我们初步的了解,因为教育部学贷中心出台的文件,要求在今年秋季,各个高校都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设立专门的人员,按照在校学生人数的1:2500配备人员,这项工作各个高校都在陆续地做,应该说在秋季开学之前,有的学校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还挂在学生处或者是挂在其他的部门代管。所以,就使得这项工作的贯彻不是十分有力,也不是十分畅通,所以我们再一次强调,今年秋季开学,各个高校和省级一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

  我们下一步的督办工作,其中就有这一项的检查内容,我们看看是否落实了,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做,没有人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跟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也是有关的,参差不齐,有的学校领导重视比较到位,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有的学校领导没有花很大的精力,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薄弱。再有是有的地区交通不便利,我们中途寄送材料的时候有遗失或者遗漏的情况,有关的情况我们正在统计当中。但是,我们相信今年我们督办以后,各个省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明年的工作会比今年更好,或者说这样的问题应该减到最低限度。

  关于研究生改革的问题,我也看到了一些媒体的讨论,我想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需要澄清一下,把我们研究生改革说成是收费制度的改革及所谓改革的核心就是收费,这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说不正确?就涉及到研究生改革的核心框架是什么样的,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了世界上研究生教育的大国之列,可见我们的规模、人数增加得很快。但是,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家今年召开了科技大会,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我们培养的核心。按照这个原则来说,目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们要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的导师是否有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和必要的研究经费。所以,我们觉得在整个研究生培养当中,应该用这三句话来概括,叫做“创新是灵魂,导师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核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不一样,本科教育教学是核心,研究生教育研究是核心,我们就要通过这项改革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以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学校的、院系的资源,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来激发出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理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提高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据我们了解,在北京市一些学校当中,对这项培养机制的改革已经做了先行试点,从我们了解到的试点学校来看,效果不错。特别是和改革前相比,出现了很多明显的变化,这些学校在国家投入不减少的前提下,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经费大幅度增加,再比如说研究生的资助强度提高了,资助覆盖面大了。我们的核心是有项目就有经费,有项目经费才能带研究生,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在这些先行改革试点的学校里,自费生的比例逐渐减小,为下一步逐步推开研究生试点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看到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得到很多网民的广泛关注,有两个问题请马主任来回答一下。安徽财经大学的网友提出来,说这个学校不给大一新生办理助学贷款,希望领导能够给予关注一下,请问这样的办法是不是符合政策?另外,武汉科技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他们的学校助学贷款只给大一新生申请,我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中途休学,但是学校告知不能提供助学贷款,是因为工程款的问题,资金紧张,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在政策上要求,并没有分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要求是对学校所有的全日制学生都应该准许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可能在个别学校,在执行当中有这样的考虑,比如说大一的学生不给贷款,因为有的学校考虑到大一的时候新生入学,通过亲戚、朋友自己筹集,当年的学费已经解决了。尤其是刚入学的时候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银行就和学校商量大一暂缓办理,但是绝对不是说不给大一办理。

  但是从我们接到的热线电话看,有些反映问题不准确。如反映国际助学贷款不落实,通过我们核实的情况,这个学生对助学贷款理解得太容易了,就是说我提交表格以后,第二天就把贷款给我,我们办理的程序是三个月,因为这毕竟是借贷双方的关系,是个经济问题,所以有的学生了解不是很全面,政策要求不是说大一能贷,大三不能贷。并且有的学校一年不只办一次,有的可能上半年经济情况很好,下半年发生了情况,学校可以秋季办一次,过了春节再办一次。如果学校、银行双方说大一不贷或者大三不贷,这样的说法是违反我们的政策的。

  这个问题,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过,就是关于校庆的问题。今年4月20日,教育部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校庆管理,通知中提出几点要求,一个是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庆要主题鲜明,注重实效,同时要从严控制校庆,特别是一定要办的校庆,学校觉得促进学校发展了,一定要办的校庆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节约简朴,特别是反对把校庆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奢靡浪费。同时,教育部明确表态,对校庆活动,教育部领导不题词,也不专程出席。同时,要求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庆实行管理。应该说这个通知下发以后,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办好校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年8月份的时候,教育部又下发了通知,对所属的70多所高校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加强校庆管理,特别强调校庆主题鲜明、注重实效,要突出体现思想性、历史性、学术性,要把校庆活动办得充实而有意义。特别重申了本着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坚决反对把校庆办成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简朴办校庆。同时,再一次明确,对学校建校100周年或者50周年的庆祝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的情况搞一些庆祝会。特别提倡以学术活动为主,通过组织会议、专题论文报告会这样有学术研究气息的活动来庆祝自己的校庆。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当中,在分析当中。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因为这次投诉电话反映的绝大多数问题是地方所属高校,相当一部分高校是属于本省本地区的,我们所说的二本、三本,有些地方还没开学,有的刚开学,进展得很不平衡,发展也很不一样,所以有些情况没有及时处理和反馈回来,从时间上可能有这样的差距。当然,有些正在核实当中,因为核实也不是一问就能落实,它涉及到很具体、很复杂,也确实需要很多的精力和人员,所以这两方面占据了没有反馈的程度。当然,也不乏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思想重视不够等其他原因,我们也正在密切关注。最近一个时期,“十一”以前,我们的重点就是紧紧盯住这些省,天天都在打电话催促,当然这种方法是不是最佳?就目前来说,我们觉得也只能如此,应该给他们一个时间。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br/>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020-88888888

返回顶部